找到相关内容313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憨山大师的禅净调和论与念佛禅法门

    杂念从何处生起,妄念自然消散。接着再提起佛号来参,观佛号的起处,渐渐地妄念不再生起,再下疑情看「念佛的是谁?」如此反复参究,待到工夫纯熟得力时,就打成一片了。参究话头是一个休止的奋斗过程,除睡眠...念佛、参禅兼修最为稳当:  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钝,又古人死心;一以真善知识决择,多落邪见,是故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11]  因参禅难悟,加上不易...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1464801.html
  • 敦煌写卷“亡文”的生命教育

    漂蓬逐浪。福分金药,哀伤四乌  之悲,妖折玉芳,哽噎三荆之痛。每恨盈盈同气,一去九泉,穆穆孔怀,忽焉万古。意拟千年永  别,首目顿亏,稀万难逢,股肱俄断。趋庭绝训,瞻机案而缠哀,生路,望空床而洒泪。...观念,教导民众从生死的哀痛中超拔出来,切掉轮回转世之苦,追求死的涅槃境界。佛教这种生命的价值观念,是经由家庭的伦常法则来加以实践,比如亡文根据设斋者与亡者的身分关系,可以区分成五大类,即亡父母...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0265386.html
  •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中。瀑泉又已枯,秀色减昌丰,惟有重崖与迭嶂,苍翠合匝转无穷。陶谢述妙作,幽人不可逢。长卧龙潭石,醉欲骑苍龙;青鸾未能驭,白鹿已。夜投东林访远公,殿字陊剥瓦砾封。诚悬北海残碑在,古佛露坐似惭居尊...梯西著处,智悲香海返吾真。”(《谭嗣同全集》卷四)在这里,谭嗣同对佛学佛理作出了全新的理解与解释,他应用佛教经义融汇新科学文明,从中看出了古代哲学与新文明之间的相通相承之处,最后又归结纳入到对当前...

    宋益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70465388.html
  • 超越自我---无我即解脱之前提

    自己的一丝之见,一错百错,有了期,好生冤枉!明白人能够于此言句之下,根尘迥脱,满身潇洒,过去、未来、现在顿时消隕,东南西北立刻,三际平等,十方圆融,不可思议,真是大快。虽然听起来好象玄妙,实际上...淫乱,尊重彼此的真诚而不妄语,尊重生活的清醒而不豪饮。也就是佛教的基本五戒,儒家的根本规范五常。那就可以在生活中拥有一颗静谧安详的心,对境生心能够坦然惧。也就是常人所说的修养很好了。  佛法中的五戒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0565489.html
  •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古人,惟石昭晓”;东坡罗汉堂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施润章称王渔泽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在这些论诗的名言里,都可以反显出内容臻至上乘的作品是什么。又如姜白石的诗说云:  僻事实用,...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竺摩法师  (一)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反映和个性的思想意志的表现。人是不能超时代及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或如机械  样的知觉性,所以谁都不免要和文学发生关系;不过有些人会...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1765905.html
  • 牟宗三:寂寞中之独体

    可是这个根的根在那里,我找不着。我愈深观我自己的生命,我就愈觉得可怜。我终于说他是根的。大家必须首先认识生命是根的。来,去迹。不知他怎么来了。一旦来了,胡闹一场他又去了,谁能留得住!佛家就...是大问题。西方人亦有同样的困难,即:有基督教究竟比基督教好多少?此实难答之题也。  第五义,亦与第三义反。大抵可与二、四两义通声气。它表示一切归于「止」。此亦反对表现独体者。  第六义承第三义来,...

    牟宗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3766822.html
  • 生圆次第(2)

    幻觉而已。因此,主体(跌落的人)与客体(悬崖)均不具任何真实性。了解这层后,掉落悬崖的恐惧便会消失。我们可以将此观一切主客体均属幻象而非真实存在的法门应用在一切事物之上。甚至我们想到被火烧到时,也...;觉知内界,如秋日云的晴空。即可安住于此净光明境。  · 子光明,就是自己的清净法性身;母光明,就是宇宙中至上的意识身。由于子光的一念灵明,才能感召宇宙的母光明,于是子光明从中脉上升,从顶门出,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0167764.html
  • 试探北宋僧佛日契嵩释儒一贯思想

    世间本来就有的。这意味著,皇道本来就存在,不会因为外力介入,或外来因素千扰就消失。这说法提出之背后的原和态度值得探究,我们将会梢后讨论。  在世尊教义下,佛道的终极目标是求出世解脱的涅槃,可是早期...孝道思想的内涵从原本善事父母演变到事亲如天,反映出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核心概念。  就上述定义而言,戒与孝在内涵上并交集。戒是佛教修行体系中之基础,与定慧并称三无漏学之一,出家僧人可依持...

    妙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4267857.html
  • 殊胜菩提心

    消失,未生怨王将华服穿在自己身上,他本人也消失了,从而通达空性,这便是以前习气的力量醒觉所致。  此心生起时,梵天、帝释等都会前来供养,使发菩提心者容光焕发,并帮助他们实现一切愿望。  5.易圆满...支脉,乃至罗汉、六道众生也都配在体内七万二千条脉上,心轮以上为菩萨脉,心轮以下为众生脉。所以发愿心越大,脉打通越快。心地宽坦,脉自然柔顺调和;心地清净,脉也清净;心直则脉直;心执着,脉必松解。通过...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5268010.html
  • 释迦牟尼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置于铜塔贮藏”,今寺中铜塔楼据说就是当年供养佛牙处,但灵牙。  15、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木塔“佛牙”:天宁寺凌霄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1966年地震时损坏严重。  1982年...记载,圣德太子二岁时,向东方称南佛,从掌中堕下白色小颗舍利。此舍利肚称南佛之舍利,往日本相当著名。  后世流传的秆迦牟尼真匀舍利主要有以下几中:1、舍利子(粒状),传世很多;2、牙齿(今存北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968067.html